好几天前,在微信里,有个童鞋给我留了这么一段话:
「程序君,昨日知乎日报上出现的那篇《为啥中国的程序员都被称为码农》(以下简称「码农」),看完实在心酸,作为一名还在大学校园即将走向“码农”大军的愣头青,想请教您,你对那篇文章有啥看法?上面的说法属实吗?中国程序员的现状大体是怎样?麻烦指点」
我大概看了一下那篇文章,说的有些道理。但程序君认为:别人是不是码农与你无关,你不该成为那篇文章作者眼中的码农。作者说码农一词强调程序员「地位低下、枯燥和劳累」。作为一个程序员,我也来随便说说。
收入和地位
一般而言,程序员的收入水平不低。我没有具体的数据,但在一线城市,程序员的平均收入应该都能达到该市的中上水
Angular信奉的是,当组建视图(UI)同时又要写软件逻辑时,声明式的代码会比命令式的代码好得多,尽管命令式的代码非常适合用来表述业务逻辑。
将DOM操作和应用逻辑解耦是一种非常好的思路,它能大大改善代码的可调性;
将测试和开发同等看待是一种非常非常好的思路,测试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代码的结构;
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解耦是一种特别好的做法,它能使两边并行开发,并且使两边代码都能实现重用;
如果框架能够在整个开发流程里都引导着开发者:从设计UI,到编写业务逻辑,再到测试,那对开发者将是极大的帮助;
“化繁为简,化简为零”总是好的。
AngularJS能将你从以下的噩梦中解脱出来:
使用回调:回调的使用会打乱你的代码的可读
Java异常处理步骤:
第一句一般是总的,告诉你哪里错了,错误就在caused by后面的语句提示里面,或者是自己写的类里面。异常信息是从上往下抛(大概的说法)的,因为下面是调用上面的方法,也就是说第一行是最终抛出异常的方法,而最后一行最上层调用的方法。
异常链是一种机制,异常转译时,保存原来的异常,这样当这个异常再被转译时,还会被保存,于是就成了一条链了,包含了所有的异常,所以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异常打印:
org.apache.phoenix.exception.PhoenixIOException: org.apache.phoenix.exception.PhoenixIOException: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路径。
at org.apache.phoenix.util.ServerUtil.parseServerException(ServerUtil.java:107)